【大成報記者蕭宇廷/臺中報導】有關臺灣援助烏克蘭學生來台就讀一事,獲得外媒法新社大篇幅報導,報導中指出,烏俄開戰後,臺灣為賑濟烏克蘭,一項捐款呼籲在4個星期內籌集近3300萬美元。總統蔡英文和其他官員捐贈了他們的1個月的工資;東海大學收到1600萬元臺幣的捐款,做為烏克蘭學生來臺的各項學雜費和生活所需費用。報導同步翻譯成法文、英文、西班牙文、阿拉伯文、中文5國語言,讓全球知道「Taiwan can help, Tunghai can help too」。
東海自3月17日起推動烏克蘭學生「遠離戰火、來臺求學」安置計畫,東海國際長廖敏旬表示,早在俄烏戰爭爆發的第22天,東海即秉持人道精神,率先響應聯合國及教育部,在校友、國際學院院長幸雅各、學務長龍鳳娣,以及校長張國恩等多方努力下,合力推動烏克蘭學生「遠離戰火、來臺求學」的安置計畫。而東海發起援助計畫短短3天內,獲得壽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秋雄捐助新臺幣1600萬元、全額支持這項計畫。
東海在中央研究院的協助下,共錄取18名尋求海外庇護的烏克蘭學生來臺,並提供學雜費及生活費,目前已有8位學生在東海校園內修習華語文課程;日前則有付怡安(Anna Fursyk)、阿琳娜(Alina Kuprii)、柯羅(Roman Koval)以及賴珈翎(Myshnova Karyna)等4名學生接受外媒「法新社」的專訪。
付怡安(Anna Fursyk)透露,她害怕戰爭、更不願見到世界各地出現戰爭,烏俄戰爭已對她帶來精神上的創傷。她更說到,剛搬進東海宿舍時,因東海位於清泉崗領地附近,常有軍用戰機呼嘯而過;每當飛機的轟隆聲響起,都讓她回想起在烏克蘭的情景、感到害怕,更止不住的顫抖、哭泣。付怡安以流利的中文告訴法新社,因為有東海提供的援助計畫,讓她能生活在「民主和自由」的環境中學習,朝成為一名華語教師目標前進。
在東海管理學院攻讀全球工商管理碩士(Global MBA)學位的阿琳娜(Kuprii Alina)也提到,臺灣擁有半導體工業的優勢,是全球科技業關鍵零組件輸出國,擁有生產世界最先進晶片的技術,這是臺灣優於烏克蘭的地方。她沒有忘記留在烏克蘭的父母,非常想念自己的家園。未來,希望能夠返回烏克蘭工作,推廣臺灣與烏克蘭雙邊商業關係。
國際學院不分系學士班的柯羅(Roman Koval)則認為,當戰爭發生時只有自己能保護自己,也呼籲臺灣從烏克蘭經驗中學習「永遠準備好、隨時有防備」的觀念。他說,烏克蘭人總是認為美國會來拯救他們,而、歐洲會來拯救他們;但結果是沒有人來救他們。他選擇到東海求學、是要自己救自己,因為他們是正在經歷戰爭的人。
稍後閱讀
儲存至稍後閱讀列表
7月. 19, 2022
7月. 19, 2022
認證
更多地方相關新聞